找到相关内容95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心见性--佛源禅师打七开示之五

      禅堂的功夫是最不好用功的,不像学校有个书本照着做,文字刻在书本上看得见,这里没有书本,用功又看不见心是什么,其实心是看得见的,「明心见性」就是要你明白这个心是什么,明白了就好办。   祖师讲得好清楚,「在眼曰见,在耳曰闻」,看得到的是心,听得见的是心,走路的是心,吃饭的是心,讲话的定心,睡觉的也是心,如果不是心,就如死人看也看不见,听也听不到。凡是动的都定心,并不是手在动,这你就要...

    佛源禅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349376080.html
  •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

    别致,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。清代释迹删的七言诗《上中宿峡》,有一句竟然多出二个字:“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”。诗人想表现“最高处”的感觉意趣,没有顾及多出的两个字不仅显得别扭,也破坏了整首诗的结构和形象。其实,去掉“我”、“最”两字也无不可。编著者(译者)在译诗中仍以整齐的十一字译出原作意思:“听说定心亭建在那高坡上”,顿时增添了诗句的结构美感,让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,并推上了高潮。我想,诗人如泉下有...

    邓维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656685.html
  • 法增比丘:圣道的特征与力量(3)

    心,为是散乱心。   证知是广大心,为是广大心。   证知非广大心,为非广大心。   证知是有上心,为是有上心。   证知是无上心,为是无上心。   证知是有定心,为是有定心。   证知是无定心,为是无定心。   证知是解脱心,为是解脱心。   证知非解脱心,为非解脱心。」   「大王!犹如好装饰之男女,或家有青年男女,于洁白清澄之镜或水钵,细观自己所反映之颜貌。若挂耳环时,如挂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法增比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2484690.html
  • 浅谈“一心不乱”

    若执持名号至于事一心不乱,见思任运先落者,则生方便有余净土。若执持名号至于理一心不乱,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,则生实报庄严净土。18  印顺法师在《净土与禅》里也说:  事一心实可析为净念相续,定心...并非得定,而是止成就的前相。20  定心现前,是更深一层的。定有一定的条件,不是盘腿趺坐就算定。先要系念于止,止成就后,才有定心现前。21  综合二者的论述,可把“一心不乱”的层次列表如下:  名称 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639833.html
  • 契入空性的关键

    进退无路的困境。   实际的修学过程并非如同看上去这样进退两难无隙可乘。实践上,当从奢摩他转换到毗婆舍那开始起念分析的时候,行人并不是刹那间就定心消退转换成平时的散心,而有一个心态从简明到复杂的过程,这个过程里定心渐渐消退但并非马上消失,心念渐渐复杂但尚比散心位纯净,称为禅定的余势。在禅定的余势里,心态比较简明且具有分析观察能力,是实际契入空性现量的有利时机。当然是否能就此现量契入空性,在相当...

    越尘居士(网名:二麻子)

    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102036512.html
  • 三种般若

    ldquo;性”的“正见”,而不坏世俗缘起有的一切,这就是闻思慧的学习。如定心没有修成,那还只是散心分别的观察。如修止而已得到轻安,已经成就正定,就可以不碍假有的空性正见...影像’指的是定心,不再分别是否无自性,而是以“无自性”的影像为所缘境,这是意根专注于“空”的定境,近于“空三昧”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0254523.html
  • 慧学概说

    三阶段,闻、思、修三慧。其中,闻、思慧是不离名言聿句的思惟:而对所有佛法的解悟,在与定心相应中,抉择诸法实相,止观双运所引发的深慧,才名修所成慧。  (三)无漏慧:又名现证慧,由此断烦恼,证真理。如不...,往往合田经赞叹,几乎每部经都有“经中之土”的文字。  思慧与修慧都具抉择分别,只是前者未与定心相应,是作意观想的别名,如定心成熟,能观诸法实相,即成修慧(相由心生,习而成性)。心能安住在世俗事相与...

    寂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163741.html
  • 金刚禅定的修行次第之我见

    运转作意位”。  在第(3)、(4)、(5)、(6)、(7)个阶段中,虽然能持续入定,然定心尚有被散乱、掉举间断之时,故称为“有间缺运转作意位”。  在第(8)个阶段中,虽然仍须鞭策其心,然而散乱与掉举已不成障碍,定心恒常相续,故称为“无间缺运转作意位”。  在第(9)个阶段中,定功纯熟,已达到了不须刻意摄心,便能随意入定,达恒久不动之境界,故称为“无功用运转作意位”。  当行者达到第九个阶段“等...

    寂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644203.html
  • 书法与佛法之关系

    能得。”及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这两段话来说明“收心”、“ 正心”、“定心”的重要性。并且参酌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言:“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”及欧阳询所说:“莹神静虑,端...应可为修禅学佛之方便法门。  最后,笔者为了使初习书者,对“收心”、“定心”之法,有所参酌依循,特将教学期间制作之“坐姿按腕法要诀”,录陈于后,或将有助于以学习书法修禅习佛之参证。尤其“坐姿按腕法”...

    刘太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545607.html
  • 略析“三三昧”与“三摩地”

    于是内典称之为“寻”,以前翻译称之为“觉”。其“细想”(很深细)称之为“伺”,旧译  称之为“观”。是属于色界无色界的诸种禅定,依照这寻伺的有或没有,而分为三种:  一、有寻有伺三摩地  这是指“定心”寻、伺都具有的人(补特迦罗)。是专指初禅天的根本定及其未至定(也就是初禅之加行  定,因为没有达到,所以加行)都属于此。  二、无寻有伺三摩地  这就是说“定心”中只有有“伺”的人(换言之粗境已经破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565724.html